育人天地
育人天地

2021-2022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事迹材料——谢宇航

发布时间:2023-10-17

个人简介

谢宇航,男,汉族共青团员,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工程系2018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,曾获国家奖学金;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;第十三蓝桥杯程序设计大赛四川省赛区二等奖;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四川省赛区二等奖。

个人事迹

青春逢盛世,奋斗正当时

李大钊先生曾在《青春》一文中写道:以青春之我,创建青春之家庭,青春之国家,青春之民族,青春之人类,青春之地球,青春之宇宙,资以乐其无涯之生。作为当代大学生,新时代的青年,我时刻提醒自己,奋斗是吹响青春的胜歌。

流光一瞬,华表千年。短短的四年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,步入校园的第一幕仍回转在眼前。还记得那少年心怀期盼,意气风发,立志要在新征程中取得一番成就不负青春年华。但青春易逝,时间从我口袋里溜走。忆往昔,不负时光,不负己。

知弱而图强。

入学以来,在学习中,我学习刻苦,多思考,勇于尝试,喜欢挑战课本,不走寻常路。脑袋里总有些奇奇怪怪的解题思路,我不喜欢千篇一律,偏爱剑走偏锋,有时候宁愿让自己多饶几个弯也不想和标准答案一致。 我喜欢编程,会在上课的路上头脑风暴,想想哪些没有写完的程序该怎么写,那种将迷雾一层层拨开的成就感让我沉醉其中。在大二的时候,第一次听到蓝桥杯程序设计大赛,便勇敢的报名参加了。当然,初生牛犊不怕虎,在没有指导老师,没有认真了解过蓝桥杯,刷了几百道编程题却只会敲那些最简单的循环语句的我,为蓝桥杯主办方贡献了自己的一分绵薄之力。第二年,我们专业开了一门《算法设计》课程,在课堂上我才明白当初自己是多么的愚昧,孱弱而不自知。但是我并没有气馁,更加努力学习算法,于是,在这一年,我又参加了蓝桥杯,并在其中取得不错的成绩。但没有进国赛让我觉得这是个遗憾,临近毕业,还有一次机会,我希望在这最后一次蓝桥杯比赛中,不留遗憾。除了编程,在课余生活中,我自学了手绘、视频剪辑、视频特效制作、网页设计等多项技能。并且,在我们专业老师的鼓励中,参加了各种学科竞赛,不负所望,很荣幸的在NCDA大赛中,《AR未来》网页设计作品获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。知耻而后勇。其实,大一大二的时候,我一直秉承着-一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最有意义的事上。所以那俩年以来,我对待期末考试都不怎么上心。我认为,在日常学习中认真学习就够了,但考试能不复习就不复习,反正能及格就行。所以我的成绩都一直保持在中上游水平。但是在大三学年发生了一件事情,由于我在学科竞赛以及科技创新方面有突出表现,我被本专业推选参评学年奖学金,但由于我的学习成绩不满足专业排名的30%,没被评.上。虽然事后我也表示无所谓,但是直到在与我们专业老师的闲聊中,我老师说的一句话让我倍感羞愧,老师说:我一直以为你是我们专业第一,于是,那一年,我破天荒地想要去争一争这学习成绩。

后来,我开始讲方法去学习。我们从小开始学习,学习也将伴随我们一生,活到老学到老,学习永无止境。而好的学习更讲究方法,自己的方法对于自己才是最好的,我也有一套自己在学习经历中所总结出的方法。首先,在课堂上,我会集中注意力,努力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,待理解得差不多时再记在笔记本上,以便课后方便复习,下课后若有不懂的地方再及时去请教老师和同学。这之后,其实也并不用天天或每周去复习,只需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就行了。最后,在考试前一周开始回忆,复习那些知识点基本上便可以通过考试。再细说回忆,复习,不要去死记硬背那些知识点,要先有一个知识框架去回忆后才依靠课堂笔记去完善它,这样就知道对于知识框架的薄弱之处,有利于着重复习它们,这样更节时节力。还有一些科目靠的是日积月累,对于它们我一直坚持着今日事今日毕的态度。我靠着这样的学习方法才取得今日的成绩,当然我的学习方法也不会一成不变,因为我只会向前看,憧憬我的未来,在未来的学习中改进方法,让它更切合我,更切合这个时代。学习无止,笔不停息。

有了方法,不去遵循也是无济于事,它更应讲究行动。当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时,不要三心二意, 胡思乱想,它们只会让人迷失其中,找不到上岸的方向,彻底困于其中,当陷入这种境地,唯有仔细观察,抽丝剥茧,在其中寻找线索不断尝试,才能自救。更莫要半途而废,这会让人沉溺其中无法自拔,等又重新漂回岸上,才发觉已望尘莫及。这两种情况都会让人花费大量精力,损失大好年华。又有何必呢。何不趁着青春岁月,在学习中行动起来,对放弃,堕落的自己说不,努力奋斗,不求对国家、社会、民族有所贡献;只为自己明天的灿烂,我也应该努力、不断地奋斗。幸福是奋斗出来的,不是等到的。不去争取它永远也不会到来。当我想通这些,岁月已消逝些许,但还不算太晚。于是我重新整理心态,乘着青春之船,在知识之海洋中不断远行,奔赴向属于我的未来。虽然没有如愿以偿的考到专业第一的成绩,但也以专业第二的成绩获得了国家奖学金,不负所望。

千帆过尽,我们仍是少年。

我们在校的三年,正好是疫情的三年,这三年时光,我们收获了很多新词汇:“上网课”、“家里蹲”、“做核酸”、“封校”、“大白”、。同时,我看见了许许多多与我年龄相仿的00后、90后视死如归的奔赴抗疫前线;无数医护人员数日奋战不曾休息累倒在岗位上;全国人民团结一心,共同抗疫,这是如此庞大的凝聚力。疫情三年虽然不曾休息累倒在岗位上;全国人民团结一心,共同抗疫,这是如此庞大的凝聚力。疫情三年虽然有许多不顺,但我始终相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。现如今,我们战胜了疫情,各行各业都开始迸发出新的生机,百废待兴,很高兴在我们毕业前迎来了胜利的曙光。欣逢盛世,当不负甚世。站在继往开来的新征程,新起点,理应做时代中奔涌的“后浪”。作为当代优秀青年的我,更应该为新中国的建设披肝沥胆,书写忠诚,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,不负时代,不负华年。在风吹雨打中练就冲得出,顶得上,挑得起的本领,不论是“雄关漫道真如铁”还是“人间正道是沧桑”,最终都会是“长风破浪会有时”。

踔厉风发,踵事增华。回首大学四年,还有些许遗憾未完成,还有很多目标没有达成,在大学的最后一段时光,我会秉持着“功不唐捐,玉汝于成”的信念,熬过那些冰雪孤寒山冷水瘦,继续严格要求自己,迎难而上,为这个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。我还记得,那年盛夏,第一次踏进校园的那个少年,他说他要在这儿闯出一番成就出来。快要实现了。

未来的新征程即将到来,我再次杨帆启航,在青春未逝之前,脚踏实地,用奋斗浇灌未来。不负青春年华,不负自己。

学院地址: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肖坝路222号 邮编:614000
学生资助办公室联系方式: 0833-7820437、7820027
版权所有: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
蜀ICP备 05005318号 川公网安备1110202000072号